close



悲慘世界,一齣我肖想很久的音樂劇。來到音樂劇的發源地大英帝國,說什麼都一定要去共襄盛舉的。

7/2(五)皮卡地里圓環、中國城、St. James Park 天氣晴

在Sara's Hotel安頓好後,也差不多到了中午時間。趕快開始行程囉!往市中心的皮卡地里圓環前進先~

英國小知識:
◎皮卡地里圓環 Piccadilly(資料來源:網路資料)
簡介:
17世紀時,這附近住了一位叫做Robert Baker的裁縫師,因為設計銷售一種稱為「皮卡地斯(Picadils)」的硬質衣領而致富,後來演變成今日「皮卡地里」之名。
在19世紀時,著名的建築大師納許(John Nash) 為喬治四世設計從帕爾摩宮皇穿過皮卡地里圓環和攝政街,一直到達攝政公園,同時進行附近主要幹道的匯集地,形成今日的皮卡地里圓環。皮卡地里圓環最著名的就是噴泉上方的伊羅士(Eros)雕像,伊羅士是希臘的愛神,單腳拉弓的平衡姿態相當醒目。


倫敦的地鐵沒有空調,如果是在地道中穿梭時,會覺得悶悶的有些燥熱;不過車子爬到地面後會好點。


地鐵班次很密集,人潮也滿滿的


很喜歡在陌生城市、陌生街道步行的感覺,東摸摸西看看,有新奇食物就去吃一下,不知東西南北就查地圖或問人,未知又有方向的感覺真的很好。


到國王車站拿火車票時,看到銅像就跟著來拍拍。你是看到什麼了嗎?

不過,原本是想順便尋找9又3/4月台的。都來到這了,一定要應景的跟哈利波特裡的那跟條阿拍一下。但卻只看到8號月台,怎麼都看不到9號月台的扛棒,好像是因為那一區在整修的關係?還是其實是我自己沒找清楚咧? Anyway, 改天再找仔細點好了。


中國城。

感覺全世界的大都市都有華人聚集之處,連倫敦都有"中國華埠"。裡頭其實不只中式店家,感覺亞洲各地的移民族群都有在裡頭參一咖。

很便宜的一個區,假如我在倫敦讀書,一定會在這裡解決全部的食衣住行。


某個轉角的酒吧外圍著一大群人,是為了什麼事情如此瘋狂呢?原來是歡天喜地的世足賽。看來贏很多球哦!大家都超high的。

中國城
隔壁就是蘇活區,其中的Old Compton街是條風格強烈的街道,情趣用品店、情趣書店或同性戀酒吧在此林立,倒還不到紅燈區的氛圍,走在其中感覺質感很好,不會有那種隨時會被拉進去的危險感覺。


英國小知識:
老康普頓街Old Compton Street(網路資料)
簡介:
這是蘇活區的主要大街,長久以來就是作家、藝術家和音樂家流連的地區,目前這兒是同性戀的大本營,住過這附近的馬克思、莫札特還有牛頓大概都想像不到吧!街上每隔三、五步便有家咖啡店,不論是傳統的或新潮的都值得喝上一杯,見證一下英國人並非只喝下午茶的事實。無論是法國館(The French House)、惠勒餐廳(Wheeler’s)的美食都令人難忘。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,60號的Balans、53號的Comptons of Soho、35號的Old Compton Cafe、64號的Clone Zone及261號的Colherine,可都是同志酒吧哦!


優格冰淇淋,位於Soho區極富盛名的情趣書店Soho's Original Bookshop斜對面。口味酸不溜秋的,標榜零脂肪,吃完會有種變漂亮的感覺哦!


至於Soho's Original Bookshop,我的確進去逛了一圈。老實說第一層樓給我一種高雄女書店的感覺:關於女性主義、性別思潮、社會議題等等,蠻多是哲理性質的書籍。也有一些性別意識的圖片,這些書就被封包起來,我只能看著封面想像內容了。
至於地下室的18禁影碟區,我實在太害羞了不敢下去,所以不能詳細分享。

傍晚時步行到St. James Park。英國的Park一向是最值得稱道的地方,樹蔭多、空氣清新、步道平緩,每個入口都有全區地圖,隨便亂走到任何出口都還可以有方向感。唯一最大缺點就是廁所特少--其實這應該是英國所有公共區域的共通性,實在很虐待我狹小的膀胱--。不過我倒是蠻愛這兒的廁所,雖然是坐式的,但清潔度ok,也會附衛生紙,算是蠻貼心的。

最後,為了表示我是一步一腳印、認真在旅行,謹附上我的老人腳供各位參考:


這張照片的啟示有兩個:
1.旅行時請務必穿襪子+布鞋 
2.歐洲天氣有夠乾,絕對不要被"海洋性氣候"給騙到了,空氣裡一點都沒有潮溼感!!!請隨時補充滋潤度高的乳液,才能永保青春美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nny 的頭像
    Jenny

    chinching1002

    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